一隻米的鍬形蟲飼育日記 LOV.2
本篇要介紹的當然就是之前說好的日本國民蟲-有水牛鋸之稱的日本鋸鍬Series了
這也是筆者最喜愛;飼養最久的的鍬形蟲(對!筆者又來了)
日本本島鋸 ノコギリクワガタ Prosopocoilus inclinatus
廣泛的分布在日本本島各地,連最冷的北海道也可發現,和日本小鍬應該是日本族群數量最多的鍬形蟲
日本鋸鍬屬主要分為2亞種 Prosopocoilus inclinatus 及 Prosopocoilus dissimilis
ノコギリクワガタ Prosopocoilus inclinatus
族群有本島鋸 (原名亞種) Prosopocoilus inclinatus inclinatus
黑島鋸、種子島鋸、屋久島鋸、硫磺島鋸、口永良部島鋸...等(太懶其他自己google)
Pi 系各島的差異主要為大顎型態,體色等,外觀變化較小
アマミノコギリクワガタ Prosopocoilus dissimilis
奄美鋸 (基準亞種) Prosopocoilus dissimilis dissimilis
德之島鋸、 吐噶喇鋸、 沖繩鋸、沖永良部島鋸...等(一樣!其他ooxx)
Pd 系的差異就比較明顯,大顎,體型及體色都有不同的表現
剛接觸日本鋸鍬的蟲友可能會想說那Pi跟Pd這2個物種到底要如何區分呢!?
其實很簡單,只要觀察"頭楯"尸ㄨㄣˇ就可以了
本島鋸(Pi) Series → 「 頭楯 」是呈現圓弧狀的
奄美鋸(Pdd) Series → 「 頭楯 」是長型狀且末端分岔
所以就算是養蟲新手,也能輕易的區分出來
那如果是各亞種的各產地呢!?也有辨識的方法嗎!?
雖然圖鑑上都有說明各產地個體的特徵,但筆者認為有些部分因個體差異所以無法完全準確
(如體色體型,大顎彎曲弧度及粗細...等)
當然也有比較實質明確的
1.生殖器:伊豆大島產的鋸鍬公蟲比本島鋸長...可是一般蟲友應該較不會去驗證吧...
2.第二腿節上的小突刺:本島鋸,黑島鋸,屋久島鋸突起程度不同
3.跗節:伊豆大島、屋久島鋸等比原名亞種較長
4.xxxxxxxx,忘了...
之前熱衷日本鋸時常常上日本網站找尋各種資訊
有很多很厲害的飼育家日誌及很棒的部落格文章
可惜目前很多都連結失效了..
包含Be Kuwa 55 裡面那篇「溫度與蛹」的作者- は る
( 圖片轉載於「 BE-KUWA55 」)
但...一如筆者常說的:自己只是業餘養好玩的飼養者,太學術性的就不去鑽研啦!!
ㄟ...那筆者都如何辨識呢!?
呃呃...呃...我....都看蟲本身的氣質像哪一種就哪一種囉!!(←不負責任發言)
以下是截錄一些搜尋日本網站的資訊,給大家參考!
伊豆大島產鋸鍬與本島鋸的差異 (圖片轉載於「 日本網站- 伊豆諸島のクワガタ 」)
左-種子島鋸 右-本島鋸 (圖片轉載於「 日本網站-今日の昆虫 」)
左-屋久島鋸 右-本島鋸 (圖片轉載於「 日本網站-今日の昆虫 」)
日本鋸鍬各亞種腿節"蕀"的不同 (圖片轉載於「 日本網站-今日の昆虫 」)
這部分筆者有觀察到母蟲似乎也可套用一下
(圖片轉載於「 日本網站-今日の昆虫 」)
(圖片轉載於「 日本網站-大図鑑に載ってないクワガタたち(主に) 」)
日本鋸鍬繁殖
目前國內的日本鋸系列大致上都不難找,除了常見的本島鋸外,黑島、屋久島等離島的鋸鍬能見度也不少
連以前吐噶喇鋸稀少珍貴的產地(臥蛇島、諏訪之瀨島)都有蟲友飼養了!
回想20年前剛開始養日鋸時,只有對馬鋸(本島鋸),奄美鋸及“惡石島鋸”而已,後來養蟲人口多了慢慢的也有中之島鋸,德之島鋸,沖繩鋸等引進國內
當時筆者著迷的是.Pd系列,尤其是奄美鋸Pdd,狂野外擴的大水牛牙讓我癡狂,所以當然是主力養最多的,其次是Pde
現在則是換成以本島鋸、黑島鋸...等原名亞種Pi為主
由於國內飼養技術不斷進步,日鋸也相當普遍
所以大多可以用親民的價格就可以買到不錯的成蟲個體!!
幼蟲的話價位也大多在100上下而已
當然若是打算以幼蟲開始飼養繁殖的話還是建議可以多收一點比較保險囉
黑島鋸是日本比較新分出的亞種,也是目前身價較高的日本鋸
粗彎的大牙配上紅黑的強烈體色,也是筆者最喜愛的日鋸
徳之島鋸外型酷似奄美鋸,差異在於內齒凸的間距和大顎彎曲度
體型也略小一些
吐噶喇鋸-惡石島產
這個產地是國內最早開始養的Pde產地,也是流通最多的產地
所以以前蟲友都是直接叫惡石島鋸
後來中之島、口之島...等也陸續引進國內;也開始改以正確的名稱來區分
NOW~ 吐噶喇鋸-惡石島產/中之島產/口之島產/臥蛇島產...
BEFORE~惡石島鋸/中之島鋸/口之島鋸...
不過其實筆者倒是沒很執著一定要稱呼清楚
還是習慣和朋友都是直接唸產地名比較簡單方便!
只是比起這個,筆者反而比較想說:
是 奄美鋸 奄美鋸 奄美鋸 『奄』ㄧㄢ
不是 庵美鋸 庵美鋸 庵美鋸 『庵』ㄢ
種子島鋸是很棒的日本鋸產地之一
不過要養大較其他產地稍難ㄧ些;而且化蛹前期感覺爆走的機率較高!
屋久島鋸也是筆者喜愛的日本鋸之一
體型較偏小一點,體色通常為橘紅色,筆者尚未看過黑色型的
養過65較困難,不過約58以上的個體就有不錯看的粗彎牙了
壹岐島產的本島鋸是本島鋸的三個大型產地之一(宮崎,伊豆大島)
FB社團有些過7個體就是這個產地出的,筆者的也是
伊豆大島產的本島鋸大顎較粗彎,體型也較壯碩一些!
宮崎縣產的本島鋸則大多有著纖細的大顎,彎曲弧度也較弱
奄美鋸是筆者之前最鍾愛的日本鋸
因島嶼及細產地的不同,牙型及體色會有所差異
前幾年又多了野生的金粉個體
原因目前還未知,至於好不好看就見人見智囉!
( 圖片轉載於「 小學館-日本的鍬形蟲 」)
孩提時代最喜歡翻閱的日本鋸鍬生態照
青菜蘿蔔各有人愛
喜歡粗曠大彎牙還是迷人體色表現;都可以google一下後再決定要飼養哪一個亞種囉
筆者的飼育心得:
奄美鋸最容易養大,外型帥氣又有成就感
吐噶喇鋸顏色多變化漂亮;但養出好看的牙型較不易
本島鋸好養且依產地有不同外觀表現可期待
黑島鋸又紅又亮;約過58的個體就有粗彎的牙型
如果要建議的話,筆者會推薦
1.奄美鋸-新手養過7不難,大顎粗曠有型
2.黑島鋸-紅黑的體色亮眼,牙型粗彎
3.中島鋸-吐噶喇鋸的橘紅體色非常迷人,中之島產的較容易養出好看的體型及牙型
4.九州產的本島鋸-如宮崎或是壹岐產都可輕鬆養過6
( 圖片轉載於「 BE-KUWA35 」)
「中之島鋸」有著美麗的橘紅色翅鞘及彎曲的大顎
以上這幾種是筆者非常推薦的日鋸清單;有機會的話一定要飼育看看囉!
ok~不廢話!直接來分享筆者多年來的日本鋸飼育心得吧
~入手 start~
若您是新手第一次養日鋸,筆者建議是成幼蟲都可以
幼蟲的話至少養個6~10隻,當然除了幾個島的稍貴,其他大多蠻便宜的,可以多養幾隻自然是更保險
成蟲的話可以收小個體對蟲就可以了(最好是2~3對)
且可以的話選2~5月羽化的,這樣很大的機率買回後只要等到夏天就可以繁殖了
之前筆者在夏末秋初購入了一對種子島鋸,一直等到了隔年入夏才繁殖,雖然是很順利的配到了,但期間公母都有輪流跑到土表逛了一下街
實在會讓人驚驚,如果誰先醒了就可能配不到而累代失敗了
~交配 mating~
比起兜蟲而言,鍬形蟲交配是件大仕事
因為公母都可能會互夾受傷,甚至是母蟲直接變2半
所以交配時最好須在一旁監視著比較保險!!
交配容器底部可放木片或防滑墊,讓公母比較能抓住;避免太光滑一直翻倒
順利交配中的日本鋸鍬
有時若遇到母蟲躁動一直跑;公蟲太神經質一直夾的話
可以先取出下次再繼續,避免受傷
筆者的經驗雖然感覺日本鋸夾爆母蟲的機率很高,但其實還好
所以若真的沒時間+有多餘母蟲+懶的話(←就是我...)
也可以直接讓公母住一起,通常都可以順利交配的
不過記得一定要在48小時分開,否則後果自負喔!!(是在恐嚇人嗎)
原因是怕公蟲精盡蟲亡...
不是啦!!主要是因為時間一拉長;母蟲被家暴的風險就會提高
通常都是住一起擺到忘記,等想到時已經超過1週了;果凍也沒補充
而母蟲也早已經屍首分離了...
so為了防止憾事發生,千萬不要丟一起後就不管了
有時也可偷看一下,若看到母蟲吃果凍而公蟲壓在上面的話(非禮勿視)
也可以提早取出母蟲確保安全
後宮佳麗3000...(沒啦!少2個0差不多)
因筆者飼養數量較多,所以通常都是直接讓公母同住自然交配
當然若只有一隻母蟲可繁殖時,最保險的做法還是要監督下進行交配囉
~生產 reproduce~
產卵介質基本上市售木屑,土都可以
一次、二次、高發酵,甚至是使用過之舊土舊木屑也ok
底部2/3壓緊,上面輕壓一些木屑;最後再擺放一些可供母蟲抓附的木塊即可
日本有些教導作法是底部1/3黑土,上面微粒子木屑
據說可提高產卵量,有興趣可以參考看看(筆者是覺得還好...)
以往佈置產房時都會加一根偏軟產木
不過現在都省起來或是加一些碎木片木條而已
主要原因當然是因為...省錢(不是啦!!)
只是因為
1.日鋸大多都是生蛋在木屑(木頭挖到的幼蟲通常都是從木屑吃進去的較多)
2.挖產木須較花時間,還有可能誤傷
3.飼養木屑同產木屑,可降低分裝後的介質適應
4.不確定母蟲是否會生,每箱都放產木可能會浪費(主因!!...確實是省錢XD)
筆者通常確定母蟲有生後約3~4週後取出
然後再放3~4週後開箱取出幼蟲分裝
這時大多都是2齡初上下,比較好找也不容易誤傷(←視力不好...)
因日本鋸鍬容易爛蛋;不確定母蟲是否可生產健康的蛋
所以筆者繁殖時都會配很多公母不同的組合;然後用照片中這種1500~2000ml的容器來"試產"
若確定生產狀況OK,第二輪再看需求是否換成較大的整理箱
若更懶更沒時間想說直接公母一起丟產房,等看到有蛋時再取出公蟲呢!?
筆者是有實驗性的試過把1公2母同入產箱,後來也確實有成功生產
不過公蟲是如上圖中的mini size,跟母蟲差不多的那種剪刀牙
所以不會有夾爆的顧慮!反而只有母蟲欺負公蟲的機會
另外若一直擺一起,公蟲會一直騷擾母蟲
產卵的績效一定會降低的
所以若一定要將公母直接一起放產房配的話;也至少在看到底部有卵時將公蟲取出
避免產房被木蚋入侵造成木屑劣化;可用洗衣袋包起來阻擋
~蛋 egg~
母蟲投產後,會看到母蟲在角落周圍上下鑽出的隧道
通常順利的話隔日就可以看到蛋了
可注意容器的底部及四個corner(邊角)...幹嘛烙英文...
這是日鋸母蟲產卵的習慣位置
不過看到卵可先別太高興
不要就想說“穏欸”,因為..
~日鋸爛蛋機率頗高~!! ~日鋸爛蛋機率頗高~!! ~日鋸爛蛋機率頗高~!!
所以通常開始產卵的第一週,筆者會觀察的比較頻繁
因為吃飽太閒...不是啦,是要觀察卵的狀況
健康的卵形狀上大致上是介於橢圓跟圓之間,顏色為米白色至淡米黃色
隨著時間會慢慢膨脹,顏色也會比較深一些
由於日鋸母蟲喜好產卵於底部;壁邊,所以可清楚的觀察產卵狀況
可拿隻手電筒一邊照一邊找卵,挺有樂趣的!
生產快速的母蟲,有時2~3天就看到底部有不少的卵
不過筆者的經驗來說,正所謂:「來得快!去得也快!」
這種情況很多時候都是空歡喜一場,因為爛蛋的可能性很高...
至於原因為何!?
大概是基因健康的卵比較難生...吧!(←瞎猜的)
不過確實常遇到這種情況,所以筆者反而希望正常速度生產就好
大約一週若有看到8~10粒卵應該就有很好的成績了
而若是不健康的卵,整合來說有遇過這幾種狀況
~扁掉,萎縮,變色(深咖啡色;紅色),長線蟲~
通常一週內會出現徵狀,所以若一開始發現卵可先做個記號
如果過了7-10天沒有消失或變了模樣,那繁殖成功機率就很高了
大多蟲友都覺得造成爛蛋的主因是因為蟲未完全醒就配導致
不過筆者認為有部分個體本身就是有基因的缺陷不全
雖然進食活動一切都很正常,但就是生不出好蛋
因有遇過野生的伊豆大島及屋久島母蟲生了不少卵,最後卻只孵出2~3隻的案例
像蛋花的卵
卵萎縮後只剩空卵室
咖啡色的卵
長線蟲的卵.正常來說卵不是因為被線蟲侵襲而爛,是爛掉了才引來的
消失的卵,有看出原本在哪裡嗎
彌月紅"卵"
健康的卵跟紅卵~pink~pink~
當然卵一定不可能都百分百孵化,若有部分爛掉倒也無妨
最"堵攔熊"的狀況就是:母蟲產下很多卵也沒有什麼異狀;但最後全都無法孵化
就只能笑著流淚了...
日本鋸最驚驚的就是繁殖了;這是賭人品的時刻mount
卵期大約3個星期上下,最快的遇過佈置產房後的第16天發現幼蟲(溫度28~30度)
給力的母蟲產箱開獎!不過通常都沒那麼幸運@@
產卵Q&A
A:如果母蟲爛蛋了,重新換公蟲再交配是否有用!?
Q:筆者的經驗是沒啥用,而且也有可能是母蟲本身的問題
A:前面都爛蛋了,還要繼續生嗎!?
Q:建議還是擺著,筆者有遇過少數案例生到後來還是會有孵出幼蟲的好蛋
A:母蟲會嗑掉幼蟲嗎!?
Q:某些狀態下可能會!有一次伊豆大島母蟲產房有看到2~3隻幼蟲,結果擺到角落忘記
母蟲可能因為飢餓把幼蟲都嗑光了...(結果後來那隻母蟲很長壽耶...進補原故!?)
A:母蟲大約產量為多少!?
Q:筆者最好的紀錄是"惡石島"鋸約50多隻,黑島鋸40~50隻(2次投產)
一般若能孵出20~30隻就算很成功的飼育了
~幼蟲 larva~
公蟲平均幼蟲期:6~8個月;母蟲4~6個月 ;若能拉長幼蟲期對於養出大個體是可能的
筆者有試過將3齡的黑島鋸(1500ML),20度左右飼養
幼蟲期比同批多了8個月,出來後體長是68
不過筆者認為低溫飼育最好是3齡初左右較合適
齡數太小可能會導致反效果
原因是之前曾試過2齡初的一批黑島鋸幼蟲低溫飼養
結果應該是溫度太低幼蟲進食緩慢甚至拒食營養不良,拉高溫度後也沒改善
所以等幼蟲轉3齡後再降低溫度應該是比較好的,延長3齡中後段的脂肪累積,有助於羽化後的體長
另外筆者認為若同克數的幼蟲,幼蟲期長的羽化後體長確實是比較大的
日本鋸鍬幼蟲飼養難度不高
還記得第一次養出來的奄美鋸,2隻公的都約6初頭,當時連冰箱都沒有,所以養出過6的大牙型個體已經非常滿足了
後來當然也持續的累代繁殖,不過那時對日鋸習性不熟,3齡換土次數太多(1.5~2個月),當時只想說食材新鮮是最好的!根本沒思考到幼蟲少打擾這點很重要
所以飼育成績都普普的(其實現在也差不多啦....泣)
筆者飼養的第一隻奄美鋸鍬形蟲
當時飼養的奄美鋸軍團
2隻3齡幼蟲,哪一隻有潛力!?
右邊的雖然較大,但脂肪已經累積較多身體變白了,表示至少3齡中了
左邊的身體還很透明,表示剛轉齡不久而已,還很有成長空間
比較一下頭部,很明顯的可分辨出左邊的大頭是公幼
所以若要分裝時不能只看大小,還要注意一下幼蟲的頭蝠及體色來判斷
日本鋸鍬幼蟲基本上很強健,陣亡率很低
但當然也還是會有少數殞落的個體
若發生大量掛點的話一定要趕緊找出原因改善
容器方面大致上是公幼 500/800/1000ml,母幼 250/500ml
而當時為想養出大型個體,也自行的在木屑中加了一些"獨門配方"
如:黑糖、海藻糖、黃豆粉、及一些有的沒的...(忘了)
也有買現成的日本Fujikon出品的"高蛋白營養添加劑"(老蟲友應該還記得)
一條條像焦糖色的,直接擠在木屑裡...(看起來很好吃)
這麼認真,那有成效嗎!?有!!!當然有!!
口說無憑,有圖有真相
請看↓↓↓
養出大胖子個體!!(是要體長啦~~~)
連母蟲也是...
哈!!果然高蛋白會長肉是真的!連蟲也是一樣...
標準身材跟...胖子!!
奄美鋸!左邊的吃了營養劑木屑長了不少肉
右邊是中之島鋸,左邊是吃添加劑木屑的奄美鋸母蟲
長度一樣;寬度不一樣
幼蟲的飼育介質部份
菌系以前使用袖珍菇及鮑魚菇菌養效果沒特別好
印象中奄美鋸還行,其他吃的不好;後來有了雲芝菌,嗜口性就好多了
養本島鋸及黑島鋸效果都還不錯
不過目前筆者已經沒有再用菌養蟲了!
一來是菌的品質難掌握,有時都會長黃黃的黏菌很討厭;若運氣不好一下子就變質了
二來是國內的菌瓶都是1L的,以鋸鍬2齡初入菌來說有點太大
自己又沒有時間精力重壓
若幼蟲被菌吞了就整罐浪費了,且每次換下來的菌瓶還要處理也是挺麻煩的
還有就是還有菌養到3齡末期會亂鑽,若沒即時處理會一直掉重,也就前功盡棄了
日本有個有名的蟲店網站"蟲吉"
店鋪主人常貼出飼養日記,養出不少超大型的個體
主要作法是前面吃菌;後面換木屑化蛹
不過筆者認為菌跟木屑都是他們自家生產,樹種一致可降低終齡幼蟲更換食材的衝擊性
當然有興趣的蟲友也可試試看這個模式
初齡→菌→終齡→無添加木屑
最後一點就是國內很多的廠家木屑品質都很好,很適合日鋸飼育
So沒意外的話以後原則上就是都用木屑飼養囉
「蟲吉」網站的飼育日記
飼育過程寫得還蠻詳細的,有興趣可以上去參考一下
幼蟲體重部分
公幼大約10g以上就可以期待了(羽化60mm↑UP)
要過7的話筆者是認為15g以上比較穩
當然每個產地的體態不一樣,九州產的大多是體型較纖細;大顎細長彎曲弱
也有機會13~14g就達到70mm的門檻
母幼的話大約都在8g以下,體長35mm上下
奄美鋸是日本鋸中體型最大的,相對的也是可以養最大的
通常公蟲都可以養過7,母蟲過4
由於日本鋸體型大顎纖細,幼蟲不須像大鍬類的重量就可以有不錯的體型
所以有時都會感覺好像沒啥可期待的結果出來的成績還不錯的驚喜!
筆者經驗:原名亞種中-黑島鋸母蟲比較容易養出過4的大型個體
~蛹 pupa~
養蟲者最期待的第一個時刻,經過了漫長的等待...(有嗎...)
終於可以初步的驗收成果了(也是手癢的時刻啦!)
等了幾個月,怎能不給它挖出來好好的瞧一瞧呢
前面有提到說因日鋸成蟲體型瘦長,所以有時幼蟲不大
但化蛹時卻會訝異: 「哎唷!體型還不錯唷」!!
中大型的蛹,牙型一般;彎曲弧度弱
小型個體
九州產的個體大顎彎曲弧度大多較弱
不過若是過65較大的個體,彎牙的比例就會提高
伊豆大島產的個體則是過6以上,彎牙的比例高
黑島,屋久島產的個體通常55左右開始就是彎牙且比例較粗
養過日本鋸的蟲友都不陌生的隧道型蛹室,目前似乎還未有一個完全合理的說法
筆者"個人"的觀點如下:
1.蟄伏時想動一動的話比較有空間
2.螺旋隧道狀有助於羽化後的脫出
3.預防大自然的敵人及下雨等危機
...好啦~我知道你心裡一定在想一件事---屁啦!!
其實我自己也都不相信...哈哈
不過應該還是有其源由的,就待之後的學者觀察發表吧!
不知被誰K頭,都黑青了...
是中毒嗎!?都紫到發黑了...
極凍世界...???
↑各種失敗的蛹
雖看了一些失敗的蛹,不過其實日本鋸算是強健好養的種類
若出現較多化蛹.羽化失敗的情況通常有可能是溫度實在太高或介質變質太差
~羽化 Eclosin~
每年的3~6月是日本鋸的羽化採收季;當然這是最開心的時刻!
只是要注意,這時節也是氣溫開始變化的時候;溫度可能會從20多度來到30度
若持續性的高溫有可能會提高羽化時的風險!
化蛹時出了點意外,導致牙型異常
阿嘞!?蛹室下雪了嗎...
養得多,當然也會有失敗的
筆者認為主要原因還是化蛹到羽化期間的溫度太高,或介質腐朽,幼蟲拖太久造蛹室導致
羽化失敗的個體
很可惜!因為其實這隻牙型跟一般不同;是畸形的
~蟄伏 Sleep~
而很多蟲友對日本鋸的第一印象就是很會睡,然後睡著睡著就掛了...
筆者的經驗其實並非全部都是
如黑島鋸~通常都是3~5月羽化;然後5月開始活動
最快的大概只睡了一個月,很難相信,但確實有些個體是這樣的
筆者之前只有冰箱無溫室,所以羽化後的成蟲就沒有特別溫控(約26~32度)
後來有溫控室了,蟄伏溫度約22~26度;但還是一樣睡不到2個月便起來活動
所以筆者認為日鋸或許是不用睡這麼久的
為何ˊ說大多數呢!?因為也有遇過很少數睡過冬的
雖然推測可能跟羽化時節有關(夏末羽化);或是本身是隻懶蟲....XD
在筆者的飼育經驗裡:
日本本島鋸(伊豆大島,壹岐島)的成蟲都是今年出來卻睡到隔年
原因不太清楚,不過累了2代都是如此.當然也可能其他飼養者並非如此
但黑島,種子島,屋久島鋸及本島鋸(宮崎縣)卻都是很快就醒了.幾乎都是當年就醒的
另外也曾和一樣日鋸控的友人聊過
他那邊的情況也是差不多,6~7月前會羽化完及開始活動繁殖(24~28度)
當然這種情況對於繁殖是比較好的
如果沒活動一直睡就有可能出現變數
如:睡睡醒醒,秋冬醒來找不到配對對象,放到忘了他的存在導致餓死
總結來說:
日本鋸其實跟獨角仙的週期差不多;飼育排程如下:
3~5月羽化成熟
6~7月交配繁殖
8~3月幼蟲期
當然生命無絕對標準,且飼育環境介質溫度也都可能會影響
如何判斷日鋸過蟄伏期!?
1.食!吃當然是不用多說,不過那種舔一下果凍的不算,一定要能把果凍吃完的才算數
2.兇!會威嚇!不過不是呆呆的只是做樣子,而是大顎會隨著手左右碰觸而改變方向
3.飛!日鋸飛行能力不差,放手上會一直想起飛且不會馬上墜落
4.醉!驚嚇時爬的很快(有點像是喝醉酒一樣搖搖晃晃抓不穩)
5.落!攀爬時受到震動會縮腳掉落
6.敏!總結來說,日鋸動作反應是很敏捷的,不會感覺呆呆的
口訣就是:『食‧兇‧飛‧醉‧落‧敏』 (似乎不怎麼押韻...)
~碎碎唸 Murmur~
俗話說“萬事起頭難”
飼養日本鋸Series比較麻煩的就是剛開始的時候
不是說不好入手(國內流通蠻多的,價格也都便宜)
主因還是在蟄伏期與爛蛋率
常看到有蟲友分享的經驗就是很會睡;容易睡死;或好不容易醒了卻沒生
所以就不想再繼續養下去了
我自己也常遇到送給朋友的對蟲過了一陣子後說公的掛了或母的死了
或是有蟲友來訊問說:「公的還在睡遇不到或母的都爛蛋」
通常這種情況我若手上剛好有適合的個體都會送出提供支援
當然筆者非常樂於見到蟲友們不管新手老手後都能順利繁殖;加入飼養日本鋸鍬的俱樂部
只是有時真的都是運氣運氣!!
也遇過有新手蟲友第一次生黑島鋸,跟我說:「母蟲生太多,先取出來不敢生了...」
筆者自己每年計畫要繁殖的種類都會準備數對下去生
避免公蟲或母蟲本身的缺陷導致累代失敗;也可以增加不同種親的血
有時佈置了10箱產房,大概只有不到一半是有生蛋且孵化可回收的
但至少都還可以繼續累代下去
不過若是剛開始養的蟲友通常都是入手一對成蟲,就比較有可能失敗了
so建議若真的很喜歡日鋸想好好繁殖的話
初步入手時一定要多準備一些候補個體
成蟲的話可以2~3對
幼蟲的話至少8隻左右(因不確定是否可以全出來)
當然若人品好的人可能一對就穩了
但若運氣不好時呢,幾隻母蟲也收不到一隻幼蟲...
我曾經有一年養出了10幾隻的伊豆大島鋸成蟲
想說留個4對應該靠譜了,剩下的就清一清出掉
結果那年所有母蟲回報了我3隻幼蟲;然後隔年只羽化一隻母蟲...斷種了
還有屋久島鋸,去年還出了幾對
結果自己只生了個位數,今年只有出來2母...斷種了
不過若遇到給力的魔母蟲,直接生個40隻up↑都不成問題 (ㄟ...好像某電玩slogan)
養日鋸一定要蓋好飼養容器
因扁平的身軀很容易逃走...(ㄟ...其實是個人粗心吧!!)
( 圖片轉載於「 BE-KUWA55 」)
筆者第一次翻閱 BE-KUWA55 的日本鋸鍬特輯;看到本島鋸在各地區的型態差異及照片時
其實心中的OS是:...是嗎!?真的有差別嗎!?
不過養了幾個產地後發現確實是有些地區型態差異的
只是當然也感覺很多個體其實就都看起來一模一樣就是了
5星級的飼養環境
為何如此說呢!?因為通常養蟲人受限空間管理,都只能給蟲住小容器而以
不過若有空間布置個玻璃生態缸來欣賞也挺療慾的!!
~分享 Share~
最後的最後,來哈拉分享一下日本鋸鍬的一些經驗
日本鋸鍬和獨角仙一樣,體色有紅棕→黑
筆者和大部分的蟲友一樣,比較偏愛紅色的個體!
那親代體色是否會遺傳至下一代呢!?
筆者曾經試過挑選極紅的種公種母累代,並命名『紅龍』、『赤鬼』等血統??
也反之嚴選全黑的公母來實驗.名為『黑將軍』???
不過因3分鐘熱度只實驗1~2代就停了,所以也沒什麼參考價值
最後結果是後代偏紅個體較多,但一般本島鋸累代的紅黑比率似乎也是如此的
純黑系種公母
同樣光源下,幾種不同體色變化的日本鋸鍬
不知大家喜歡紅!?黑!?還是要黑不紅的呢!?
奄美鋸大多為黑色體色,但紅色個體也偶會出現
同一批奄美鋸羽化成蟲,體色有黑有紅!
種子島產的日本鋸是筆者認為比例最佳的產地
體型不用太大就有彎牙的表現,但大顎又不會太粗而偏短
圖中的種子島鋸跟本島鋸都約55左右,但牙型差異非常大!
日本鋸鍬跟日大一樣,也有極太!
養多了,偶爾也會出現一些大顎特別粗的個體!
這2隻本島鋸個體不論體長跟牙型幾乎都一樣,但右邊的大顎粗很多!
黑島鋸的牙有多彎!?從圖中相比便可清楚看出來
-黑島鋸 VS 本島鋸 - (2隻體長都約6初頭)
順便比較一下體色
本島鋸比較霧一點;黑島比較油亮些
乍看這個牙型一定以為大概只有55左右
不過其實已經過6了---壹岐鋸
筆者嘗試過產卵木飼育法來飼養日本鋸幼蟲
雖然都成功的羽化,但個頭都不太大
原木飼育除了占空間外;管理及更換也是挺傷腦筋的!
受限環境影響,蛹室很一般不浮誇
原木飼育的日本鋸小型個體!
長條狀蛹室
俗話說:「夜路走多了總會遇XXXX...蟲養多了總會養出寶」
這隻超迷你吐噶喇鋸公蟲還比當時的最小紀錄要小一咪咪!
這隻則是筆者養最小的母蟲,約接近20mm(那是小指頭)
白眼的種子島鋸鍬
親代皆為正常,同一批後代卻出現了數隻個體
這幾隻日本鋸鍬是筆者飼育的最大個體,約在68~70mm之間
大致上65~67不難,但要過68再上去就比較少了
當然這只是個人的飼育技巧不足
國內很多飼育家很多都養過7的,甚至是7X的個體!!
( 圖片轉載於「 小學館-鍬形蟲圖鑑 」)
這本就是上面那本小學館於1989年出版的『鍬形蟲圖鑑』
另一本是兜蟲圖鑑,這2本是當時孩提時代的我最喜歡翻閱的圖鑑書
蟲友們孰悉的BE-KUWA有2集日本鋸鍬大特集,其中
35集以奄美鋸 Pdd series 為主,有奄美鋸,吐噶喇鋸等各島嶼產的個體標本
55集則是本島鋸Pi series為主,有全國地區的本島鋸及其各亞種的個體標本
這2本特集標本資料豐富,是喜愛日本鋸鍬的蟲友一定要收藏的!
( 圖片轉載於「 BE-KUWA35 」)
( 圖片轉載於「 BE-KUWA55 」)
( 圖片轉載於「 網路截圖 」)
第59集雖然是以Pde當封面,看起來很像是日本鋸鍬特集
但其實主題是介紹薩摩地區(鹿兒島縣)的鍬形蟲
所以鋸鍬內容只有一小部分而已,可不用特意去收
以前做的日本鋸鍬series標本
後來的都懶得做,屍體直接丟冷凍保存
"本島鋸"---不同齒型的變化
"惡石島鋸"
"德之島鋸"
"奄美鋸"---怪怪牙
"奄美鋸"---怪怪牙2
"奄美鋸"---怪怪牙3
"本島鋸"---長短牙
"本島鋸"---牙型很彎曲!
因當時蟲店都只寫日本鋸,so不知是哪個地區產的
"奄美鋸"---一般體色(黑)及紅色型
雖然養了很多日本鋸鍬,但只有最早期有做成標本
後面養的黑島,屋久島,種子島及其它產地的本島鋸都是放冰箱冷凍保存
存越多就越懶得開工
好了!以上差不多就是筆者的日本鋸鍬飼育心得與分享了
或許部分內容有可能是因環境,食材,溫度等不同與你飼養的狀況的不一樣
也可能是筆者的觀察錯誤...
筆者自認日本鋸沒有養得多好;只是養得多而已
anyway,還是希望對瀏覽到這篇"武功秘笈"的蟲友有所幫助囉
寫了這麼多字:看完後有沒有覺得功力增加了呢!?
什麼!沒有@@那至少也有近視度數增加了吧...
寫完這篇後,開始來想想下一篇要寫啥!?
ㄟ....ㄟ..ㄟ........
好像沒啥可寫了...其他種類似乎都沒養得好過也沒養得多...
之後沒意外的話可能會來寫寫植物吧!
這幾年陸續地迷上了鹿角蕨,豬籠草...等植物
養蟲的空間也漸漸地都被取代了
目前熱衷於塊根植物;尤其是號稱天花板的"象足漆樹"
(大概就是鍬形蟲界的金剛大鹿角吧)
哈哈~那就先醬囉!
筆者要去幫植物澆水了...(最後再自稱一下)
大家也趕快去入手日本鋸鍬來加入飼養行列吧!!
日本鋸鍬形蟲 Breeding Report
- END -